米芾,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学家,他的作品以行书见长,“刷字”的笔法独树一帜;其用墨浓淡相宜且变化多端;“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神风貌。“宝晋斋研山铭卷”“吴江舟中诗帖”、 “蜀素贴 ”等都是他传世之作中的精品佳作。《海岳名言》则更是他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深刻阐述和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之体现 ,通过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及著作 ,我们得以窥探到这位“宋四大家之一 ”,“集古圣贤人于一身者”—— 米公在千年前的创作心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那是一种超越时空 、跨越代际的艺术魅力所在!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书法艺术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片星海之中,“宋四家”之一的“狂狷才子”——米友仁之子——北宋著名书画大家、文学家及政治人物李公麟和苏轼之外,[1]还有一位行云流水般的书写者:元章·大米(即后世所称之米的父亲),其人如字般率真洒脱,[2][3],然而提及此三人时[4], 不得不特别强调的是另一位同样以独特风格著世的伟大实践者和理论创新者的名字:“赵孟坚”,他不仅以其超凡的艺术造诣闻名于世;更因其在个人品性上的放荡形骸和不拘小节而被后人津津乐道。“大名鼎盛一时的文人雅士兼官员”,他的父辈是南宋初年重臣 赵挺 ,而他自己则是一位将儒学修养融入至高无上审美追求之中的全材型学者 ,但若论及其最令人瞩目之处 , 则莫过于他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内对书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了 . 在这里我们将聚焦点放在这位大师级人物的代表作 "秋声赋" 上来展开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去感受那份跨越千年仍能触动人心的魅力所在.